找到相关内容229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徐恒志:‘三无漏学’略讲

    见等见思烦恼,终日迷妄颠倒,妄心流注,如水漏泄,以致长期以来生死流转,未能出离。如果我们能精进修学‘三无漏学’,使烦恼妄心逐步由伏而断,便能踏上解脱,而不漏落于生死。而且只有学戒持戒,得定开慧,...修六度四摄,来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,转化烦恼习气,彻证常住真心,从而彻底解脱生死流转和世出世间的一切苦厄,这是我们生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缘,是学佛的基本要求,也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。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,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4842864.html
  • 空性的体悟

    这个因缘,及 强盗自己的祈求,他引导那位强盗走向了解脱。 大部份的人,都曾在梦中有过不自觉的举动。举例来说,当我们梦到火,要 等到跳进去了,才了解到这只是一个梦,我们并未被烧伤;或一...精神导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,是永远无法述说清楚的。过去的诸佛菩萨,开 始时也是以凡夫身接近佛法的,他们经过了正确的指导,完全吸收法教之后, 才证悟成佛,他们获得了永不变异的偏知能力及永恒的喜乐...

    堪布卡塔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2943704.html
  • 菩萨摩诃萨的十种魔业和舍离

    诸种修行才能成为无上菩提的助道因缘,因此若离菩提心便绝无成佛的可能,从这个角度说,“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”。  未真实发起菩提心者,还未走上真正的解脱,还完全被“魔”掌所控制。  如来为使众生...闻。便生毁呰。见人说法。不生尊重。言自说是。余说悉非。是为魔业。  乐学世论。巧术文词。开阐二乘。隐覆深法。或以妙义。授非其人。远离菩提。住于邪道。是为魔业。  已得解脱。已安隐者。常乐亲近。而供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2445370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的关系(四)

    离言与离分别的真理。   应该相信,如果引摄的方式恰当,不仅佛教的社会影响会增大,而且会有更多的有缘人走上菩提解脱。   (慈林2003年12月14日讲于中国佛学院) ...真理,是因为它是业力所感。因此,科学理论,即使是最成功的体系,也只是对共业的一种“印可”,是对“共业结构”的“后验”把握。它是否行久远,命悬于“共业结构”是否稳固。但要知道,佛说过一切众生都可成佛,...

    慈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146807.html
  • 四法印即佛法四维

    ldquo;诸受皆苦”印,并且加以强调。因为一旦吾人刻意回避世间即苦的苦圣谛,或不肯直视有情身心生死流转的苦,如此一来也就缺乏能够刺激出离的动机与意愿,从而迈向正觉解脱的行履也就难以向前...的佛教思想家首推印顺长老。在其《佛法概论》里提到,三法印的“法”是指普遍的必然理性,“印”则是指依此普遍的必然理性(法)而能证实为究竟正确者;合而言,...

    吕凯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347501.html
  •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

    佛像和经典一道,象征佛法在世间的流传。但从内在考量,是否具足表离如一的相应品质?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反躬自省的。若有名无实,流于表相,终究与解脱毫不相干。发心出家,只是踏上了寻求真理的解脱,抵达终点之前...付出惨重代价。   在多年的修学过程中,我深深意识到皈依、发心、正见和戒律的重要性。其中,皈依是佛法的根本,发心是修行的根本,正见是解脱的根本,戒律是僧团的根本。任何人的修行,都应建立于这些基本建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4556132.html
  • 爱国·爱教

    、病、死的苦与困惑。而佛教正是让我们在终结关怀中寻到解脱的。佛教徒愿发大愿为社会作贡献,宪法保证人民有正信的宗教信仰的自由。  1949年初为迎接上海解放、赵朴老接受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委托,与上海...等等抗日团体。这一切都是本着佛陀教导而作的,他告诉我,当年的护国和平会曾制过一枚会章,是一顶地藏菩萨的毗户帽,表示“大愿”意,而这大愿便是护国和平。  他在“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”...

    家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4461252.html
  • 《普门学报》与人间佛教

    。佛说信解行证,以信为首,可见得信在佛教学说中的地位;同时,也只有对于佛教的正信,才能唤起人们对于佛说的皈依感以及续佛慧命的崇高责任感,过真正的宗教生活,走切实的修行解脱;才能对于曾经误解或是不...;二、佛教信仰,受持五戒,解脱自在,乃自由而无束缚:三、佛教信仰,尊重生权,命理同人,乃平等而无差别。因此大师号召“大家同心协力,共同来创造一个民主、自由、平等的人间佛光世界&...

    杨国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563827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

    因此,它视家庭伦理为牢笼,崇尚与王者抗礼;追求个人解脱,轻蔑对社会的责任。这些,在社会动乱、政治危机的年代,或个别人处于极度悲观消极的状态,还可以流行一时,但在国家相对稳定、人们的精神健康进取的...产物,佛教的传人首先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欢迎。先是出于新异,后来有了疑惑或需要,从来者不拒到多方求索,恿想活跃,无所禁忌。因此,尽管不断发生夷夏辩,佛教的大小乘经典和各派学说,仍然经陆(北)、海(南)两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2365213.html
  • 佛教的教育

    保障行人安全的交通规则,戒律也能保障我们安全行进在解脱,避免进入生命的不良惯性。所以说,戒律就是心路的交通规则。  戒律中,除个人应该遵循的行为之外,还包括僧众共同生活的准则。僧团是一个法治团体,为...的象征。佛教的教育目标是什么?就是通过佛教特有的教育方式使人成为圣贤。其中,又包含三级目标。  初级目标,是通过人天乘的教育,造就身心健康、品行高尚的人。  中级目标,是通过声闻乘的教育,造就解脱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1366862.html